干掉oem:自造主義者的抱負
文章原載:溫州保潔公司電話 文章出處:http://www.sxxlh.com.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導語:oem所意味的代工早已經是亞洲制造業的代名詞,《遠東經濟評論》就曾經不止1次地將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所領導的代工產業列為封面.oem,以及派生的odm(可定制生產)模式被視為制造業經濟的核心問題,但本地品牌如何走出oem,走向自己制造,成為了新的產業焦點. “中國大陸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世界制造廠,但是并不意味著中國大陸的企業能夠徹底把握oem模式的內外精華”,亞洲科技企業制造聯盟的秘書長樸基賢在接受韓國《中央日報》采訪時明確的提出自己的意見,之所以他會提出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關鍵在于他們曾經對內地市場科技產品進行的1份調查報告.樸基賢介紹說:“整個亞洲雖然制造了世界超過六三%的科技產品,但是在亞洲本地市場卻并不是本地科技品牌占有控制權,亞洲制造產品返銷亞洲的比例高達五三%”.實際上國內科技產品制造企業確實存在這類問題,咨詢界和商業界就曾經針對聯想作為案例,探討過oem到底能走多遠的問題.oem以外的方向 “所謂的國產筆記本、mp三、數碼相機甚至移動存儲卡都并不是銷售企業生產的,臺灣地區企業在內設立的工廠,以及引進自韓國的代工產品占領了國內品牌科技產品的大量貨源”,ibm分銷商李明偉向記者解釋目前國內產品品牌的現狀:“國內更多的企業都急于樹立自己的品牌,dell所樹立的代工制造加直銷的模式,幾乎成為很多國內小品牌的夢想“楷模”,但是對于價格敏感的中國市場到底能承載代工模式成長多久”.聯想成為了質疑oem模式的標靶,作為國內大的it產品品牌,聯想的筆記本和pda是典型的代工產品,長久以來產業界始終對這種代工模式的得失爭論不休.對于代工好的1面無可厚非,降低成本節約資源,為品牌行銷商提供了豐富的專業操作空間,但是代工的副作用明顯體現在核心技術缺乏. 其實商業界對于代工模式的利弊看得很清楚,代工支持者們的理由很充分,畢竟oem和odm模式早已經是世界品牌的常規經營方式,而且這種模式可以快速令企業進入市場.但是反代工,或者說代工模式懷疑者則更為堅決,因為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是代工模式積累不到的.但是這些懷疑者卻并不能為代工企業快速的提供1套非代工的循環模式,這也是造成長久以來產業界對代工意見分歧的內因.盡管聯想、方正等國內信息產業巨頭都堅持走代工模式,但是如何走出oem以外的這條方向,確是長久以來產業界試圖嘗試的問題.自造嘗試 京東方在年初通過資本手段并入韓國現代lcd生產線及技術,以及武漢光機電基地的出現,都昭示了國內產業界所進行的努力,而華禹邦甲在不久前斥資數億元試圖推行筆記本國內制造銷售模式,更是1個典型的案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道:“資本對于代工模式以外的嘗試性突破是首要的問題”.實際上華禹邦甲背后的長春蘭寶集團為這種嘗試提供了堅實的資本基礎,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蘭寶以前是軍工企業,依靠其第1個民用項目君子蘭洗衣機積累了第1桶金,此后依靠鎂礦后期開發,1舉拿下了為1汽生產的奧迪、大眾等所有車型提供保險杠的長期大單.華禹邦甲的總經理周軍介紹說:“現在‘國產筆記本電腦’確切的說應該是‘國產品牌筆記本電腦’,由于成本和技術含量的問題,國內沒有1家是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我們就是試圖打破這種代工模式”. 實際上目前堅持自主制造的企業更多的都國企或者老軍工企業的背景,從京東方背后的六零年代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到華禹邦甲背后軍轉民的蘭寶都是如此.對于代工與自造的比較,華禹邦甲總經理周軍為記者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代工模式固然可以依靠數量龐大而在元器件等基礎成本上進行節省,但是內地的勞動力價格優勢,以及自主開發所具有的主動性,綜合衡量并不比代工模式遜色”.李明偉對于oem以外的自造模式有他獨特的看法:“對于國內自主生產,我們就是缺經驗和嘗試,如果永遠停留在引進代工產品,那國內將只有品牌營銷企業,長此以往整個產業空心化在所難免”.代工:無法避免的同質競爭 回過頭來再看oem的中文含義:按原單位委托合同進行產品制造,用原單位商標,由原單位銷售經營,就會發現oem降低了國產品牌進入筆記本市場的門檻,成就了市場的繁榮.依靠代工模式不需要設立生產條件,重點在于營銷的特性,在二零零一年之后國內筆記本品牌循序增長到三零余家.但是整個市場卻并沒有因為中國國產品牌而收歸“國有”,聯想筆記本也僅僅是依靠強大的品牌銷售能力與ibm在市場上打個平手,但是從利潤角度看,國內品牌筆記本卻并沒有占到優勢.周軍分析道:“如果采用同樣的代工模式,國內品牌廠商將難以與國際同樣的代工品牌相抗衡,因為那些代工制造廠更重視國際大品牌,這從技術設計到oem價格都能體現出來,所以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在代工模式下根本無法進行同質競爭,從而造成目前國際品牌高高在上,國內品牌雖然同出自1個代工廠,卻售價和利潤都不如國際品牌的尷尬現象.1旦面臨競爭,除了價格戰沒有別的選擇.” 目前渴望嘗試完全自造的企業并不在少數,轎車界的上汽奇瑞,手機界的tcl和波導,液晶電視領域的京東方,但是都面臨著自造模式初期缺少開發設計能力和經驗的問題.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道:“仿造模式是1條不錯的出路,韓國3星和現代汽車就是靠模仿日本企業打開的市場,但是面對知識產權時代,自主開發和制造能力成為了非代工模式企業需要的資源”.華禹邦甲就引入了3星筆記本的獨立設計團隊為其進行筆記本設計,這非常像二零零零年末國產手機嘗試自造時的狀況.“從自主生產到自主設計是1個長期積累經驗的過程”同時兼任ibm和惠普大分銷企業翰林匯董事長的周軍,毫不避諱談及華禹邦甲的自主生產設計能力,“但我們畢竟在嘗試以前沒人做的事情,代工模式只能成就1兩個巨無霸企業,就像國際上的戴爾和惠普,但在國內目前看也不過聯想1家略具雛形,別的企業不可能永遠走代工模式,整個制造產業要想往新領域發展,就不可能永遠龜縮在代工模式之后,走向自造將是必然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