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色天天综合网-天天色图-天天色网站-天天色亚洲-欧美日韩久久-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首頁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電信線路 | 網通電路 | 幫助

場外記者

文章原載:溫州保潔公司電話
文章出處:http://www.sxxlh.com.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場外記者張滬(張滬:北京晚報復刊時期著名記者)  大快人心事,揪出4人幫.我與從維熙也平反回到北京日報社.維熙去了北京市作家協會.我問正在為北京晚報復刊招兵買馬的王紀剛:“你們要我嗎?”  紀剛依然帶著他那招牌式的笑容,從眼角到嘴邊都洋溢著笑意,樂呵呵地回答:“當然,歡迎你來!”  于是我又回到北京晚報當了記者.我與晚報可謂有緣.一九五一年三月,我被調到蘇州胡同六二號,當時那兒就叫“北京晚報籌備處”.一九五二年決定出日報,一九五七年才決定出晚報,那時我被劃為右派,趕出報社.如今復刊,我又回來了,感慨之余,決心:“好好干!”  剛復刊的晚報十分熱鬧.紀剛、顧行帶著1缸子老中青,從老的張黎至到小的宋汐,個個干勁十足.但老的被“冷藏”了12十年,小的初出茅廬,磕碰在所難免.紀剛當時既是救火員,又是點火員.在“缸子”里因磨合沖突,火冒3丈時,他過來潑水熄火.在有人遇到困難灰心喪氣時,他又點起1把火,給你溫暖.他的點子層出不窮,難題到他那兒就不難了.復刊后的北京晚報,登時讓人領教到它的力量.不斷地聽到“賣完了”“訂不到”,不斷地接到希望饋贈1張晚報的電話.小小的1張晚報成了一九八零年好的新年禮品.連姚依林夫人老周都叫女兒給我來電話,直到1個來月后,郵局恢復正常,才中止了這項任務.  一九八零年十分特別,幾乎每天都有提神的事,記者忙得像蜜蜂,不斷地往編輯部搬運.秋天,5屆人大3次會議要召開了.大家都興奮得很,這是改革開放第1炮的關鍵時刻.我向紀剛主動請纓去采訪.紀剛兩手1攤:“沒給晚報記者證!”原來當時全國性的重大會議只給新華社和幾個大報發記者證,北京晚報這樣的報沒戲.我說:“如果采訪到了能登嗎?”他先是點頭后是搖頭:“你怎么采訪?”我說:“想辦法唄!”他忽然不笑了,正色說:“想辦法可以,不能出歪點子!”哈哈!我讀出了他的潛臺詞.只要他點頭,能上版,我就膽大了.辦法有的是絕不是歪的:以前的關系、朋友、親戚、甚至父母的朋友,都可以代替“記者證”,通訊員更能幫大忙,無證只是不能入會場,但只要聯系上要訪的對象,約出來或到駐地飯店,或用電話都可采訪.  八月下旬,我開始行動.當時得到1個消息:財政部7十4歲的部長吳波推薦5十5歲的副部長王丙乾接班.這是5屆人大3次會議前的1個劃時代的舉措.以前的領導干部是終身制,如今提倡年輕化,吳波開了第1炮,財政部的領導班子經過這樣1調整,平均年齡降到五七歲.這可是條好新聞.我立刻到財政部要求采訪新部長王丙乾.各個關節都疏通了,唯獨秘書擋駕.我只好到王部長住的那條街上挨門挨戶地問,誰也不告訴我.晚上八點多鐘,我無精打采又餓又累回到報社,碰見劉文典.劉善人大大同情我1番,后想起:“好像吳波就住在西城大將坊胡同,門牌不知道!”我1聽,精神頭馬上來了.有胡同就行,門牌可以打聽.扭頭就往西去,順順當當找到吳家,吳部長沒有1點架子,晚上九點多接待了我.我回到報社連夜寫出稿子,交了稿,吃完晚飯,已是一二時,第2天(八月二八日)《第1線需要年富力強的干將——本報記者昨訪財政部顧問吳波》在晚報1版見報.此稿趕在其他報紙之前,自然反應不錯.1位上海讀者說:“我以為財政部長換人大概又是什么內部問題,看了北京晚報才恍然大悟,吳波同志風格真高.”那位秘書見老部長都接待了我,心里不是滋味,來信向我道歉.我當然不往心里去,立刻回信:“多多聯系.”  九月初,5屆人大3次會議召開.七日下午,會上宣布:1些老革命家以身作則主動退下來,把國家領導人的位子讓給年富力強的同志,支持幫助他們工作.守在場外的我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想到如果有1位老同志能就這個決定發表談話該是多好的1條消息.1個個名字看下去,看到徐向前,立刻想到3十年代參加8路軍的舅舅是徐向前同志的部下.通過這個關系我找到徐家,年已8旬的徐向前同志很高興談談,他說:“這是黨中央經過通盤考慮后作出的決定,也是我國國家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應該退下來讓年輕的人干,這樣才能加強和改善黨和政府的領導,發揮集體的力量,早日建成4個現代化,使國家飛速向前發展.”九月八日這條新聞作為北京晚報頭條見報.  九月一零日上午,5屆人大3次會議經過無記名投票,選出國家領導人班子.如果新的領導人能在北京晚報上表態該是多好的1條!這1次楊靜仁副總理的秘書極好,立刻給我安排聯系上副總理本人.新任的副總理楊靜仁很謙虛,對我說:“做副總理,自問不能勝任,但我還具有1定信心,因為在國務院這個集體中,是很有利于學習的.”接著我又去找兼任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的楊尚昆副委員長,他和我父親在延安楊家嶺是鄰居,說起來都記得.當時他很樂意,說道:“我的心情也是這樣,人民給我這樣大的信任,今后我要在葉劍英委員長的領導下努力工作,決不辜負人民的委托.”九月一一日北京晚報頭條《楊尚昆、楊靜仁同志向本報記者發表談話 滿懷信心努力工作  決不辜負人民委托》見報.  在一九八零年九月中下旬的十幾天內,我采寫了消息4篇:《吳波談讓賢》、《徐向前談不兼任副總理》、《楊尚昆、楊靜仁談不辜負人民委托》、《活著的張志新郭維彬成為王光美家1員》.采寫專訪4篇:《訪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有榮置業公司董事長霍英東》、《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鋼鐵學院副院長林宗彩》、《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朱光潛》、《訪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湯秉達》.組織編發通訊員寫的專訪4篇:《訪活著的張志新——郭維彬》、《訪吳亮平》、《訪周谷城》、《訪錢昌照》.這些報道補充配合了新華社的報道,滿足了讀者的要求.  一九八零年一零月,一九八一年二月,北京日報領導王立行在人民日報新聞戰線上發表了兩篇文章《1個場外記者》和《有感于場外記者》,文中提到北京晚報這次的5屆人大3次會議的報道,感慨地說:“過去,1個地方報紙是不大敢采訪中央領導同志的.這次她在晚報領導支持下,勇敢地進行采訪、報道,為新華社的報道做1點補充和配合.”認為這表現很突出.并且提出:“像人大、政協開會這類重大的政治活動,以至其他具有報道價值的重大活動,多讓1些有關新聞單位派人參加報道,在新聞界也搞1點競爭,少搞點壟斷,是不是對于促進我們報道質量的提高會更有好處呢?”  不久,中央有關部門果然采納了這條意見,重大活動有北京晚報的份兒了.不只是晚報,1些地方報紙也領到記者證了.2十多年后的今天,當我看到年輕同志們佩著記者證去人大政協等重大會議采訪的時候,不禁在心里暗暗說:“你們應該感激王紀剛,是他不顧條條框框,勇敢采用刊登;是他循循善誘,支持手下人的積極性,點活了北京晚報,為后來者趟出路子.我們都應該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