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為獲政府教育補貼免費給學生發證書
文章原載:溫州保潔公司電話 文章出處:http://www.sxxlh.com.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這就是小王1天課也沒上就拿到的證書. 黃佳健 攝 小王是溫州某高校大4學生,他剛剛拿到1張“網商職業能力培訓證書”.讓人費解的是,得到這張證書,小王1不用花錢,2不用上課,只是報了個名,白拿證書之外還倒賺了一零零元. 小王說,這都是因為有那張“教育培訓消費券”.記者隨后調查了解到,由于學生只要拿到相關證書就可以向學校申領教育消費券,不少培訓機構盯上了教育消費券的“套現”功能,而所謂的培訓只是走過場或化為烏有,本意是“政府買單,讓學生充電”的教育消費券悄悄變了味. 在校學生:報名拿證書,還能賺錢 “參加培訓還有錢拿――只要來聽1次課,就可以拿到證書,還有一零零元的收入,大家快來報名啊!”兩周前,溫州某高校學生小王收到這樣1條短信. 難道真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經過咨詢,小王得知,參加培訓并取得證書后,可以到學校領到五零零元教育消費券,然后到學校計財部門憑借證書和券能換取五零零元現金,其中四零零元是培訓費交到培訓機構,剩下的一零零元就是自己“賺取”的差價. 小王報了名,但1直沒等到開課.讓小王沒有想到的是,前天他突然拿到了證書,課程卻1天都沒上.“這樣的證書有什么含金量?我都不好意思要這個證書,像是在搞欺騙似的.”小王說. 培訓機構:為吸引學生“賤賣”證書 小王的經歷并不稀奇.實際上,借消費券從中牟利,已是校園里公開的秘密. 記者到溫州幾所高校校園調查發現,各種“特別說明”可以使用教育消費券的證書廣告達十幾種.“不要浪費消費券”成為很多培訓機構招生的宣傳口號. 記者電話關聯了幾位校園學生代辦,他們說因為“不用自己花錢,反倒能賺錢”,所以“報名的同學很多”. 朱同學昨天剛參加了××助理證書的考試.而在前天下午,他才去上了唯1的1堂培訓課.“答案全都給你的,考試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證書可以輕松拿到手,那么培訓機構做了什么呢?記者以學生身份關聯了網商職業能力證書的1個培訓機構――溫州青年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我們會派老師定期來上課,根據專業特點確定上課時間,后進行考試,通過者頒發證書.”負責老師說這話時很認真. 那么拿這本證書,真有這么正規嗎?記者找到了其中1位培訓代辦學生,他透露說,要拿網商職業能力證書原本需要繳納六零零元培訓費用,現在降到了四零零元.而其他1些證書大多如出1轍地降到五零零元以下,就是想讓學生能從教育消費券上拿到1點0花錢,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至于上不上課,沒人會關心的.” 校方說法:帶齊證件就能報銷消費券 記者了解到,目前溫州各高校中出現的教育消費券使用方法主要有3種:1是培訓機構和學校合作,在學校開設課程,學生上完課程后參加考試獲得相應證書,學生憑證書向學校報銷培訓費用;2是學生在校外參加培訓,獲得相應證書后,向學校申請使用教育消費券;還有1種是學生先從學校領取教育消費券,在培訓之前直接把消費券交給培訓機構,培訓機構之后提供培訓. 在今年五月份召開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教育培訓消費券發放使用工作專題會議上,有關領導曾強調要加強檢驗保證培訓質量,公開培訓機構服務和價格明細表. 而就記者調查了解到的情況看,這些培訓中有不少只是走走過場,培訓機構拉來學生做“群眾演員”,1起套現政府提供的教育資金. 對于這些實際情況,學校方面了解嗎? 某高校的陳姓工作人員介紹說,學生要使用教育消費券先要去報考相關部門認可的證書,然后去輔導員處領取消費券,后帶上證書、消費券、身份證去學校財務辦報銷. 陳老師說,學生的報名情況由學生所在院系的輔導員上網確認,“只要證件帶齊了,我們就報銷‘消費券’”. 別讓教育消費券變味 本意是“政府買單,讓學生充電”的教育消費券為什么到后來會變了味呢? “發放消費券的機構必須要有很好的監管體制,否則未必能拉動太多消費.”有專家分析說. 怎么限制消費券的適用范圍?怎么確保不讓心術不正者鉆空子賺錢?怎么確保消費者獲得實惠?也許,政府相關部門還得及時推出相關配套措施,才能讓教育消費券名正言順,發揮實際用途.